1. 根据疼痛持续的时间和性质分:
2. 根据病理学机制分:
在疼痛诊断与评估过程中,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、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,确认患者是否存在以下情况:
(1)需要紧急评估处理的严重情况,如肿瘤、感染、骨折及神经损伤等;
(2)影响康复的精神和职业因素,包括:对疼痛的态度、情感、 职业特点等。对于上述临床、精神和职业因素需要同时进行干预处理。
(一 )疼痛的处理目的:
1. 解除或缓解疼痛;
2.改善功能 ;
3.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;
4.提高生活质量,包括身体状态、精神状态的改善。
(二 )疼痛的处理原则:
1.重视健康宣教:疼痛患者常伴有焦虑、紧张情绪,因此需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,并与其沟通,以得到患者的配合,达到理想的疼痛治疗效果。
2.选择合理评估:对急性疼痛而言,疼痛评估方法宜简单。如需要量化疼痛的程度,可以选择量化方法。
3.尽早治疗疼痛:疼痛一旦变成慢性,治疗将更加困难。 因此,早期治疗疼痛十分必要。
4.提倡多模式镇痛
主要包括:
①评估病史、体格检查等;
②制定疼痛处理方案;
③分析疼痛、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;
④必要时修改疼痛处理方案;
⑤健康宣教及反复评估。
术后镇痛:
术后疼痛强度高,炎症反应重;不同手术的疼痛强度及疼痛持续时间有较大差异,与手术部位及手术类型相关。